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越嘉打卡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微信账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2|回复: 0

部编小语六下单元计划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1664

主题

719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419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9 小时前|字数:6,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部编小语六下单元计划.doc (60 KB, 下载次数: 0)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双基内容
会写34个生字,会写38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体会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积累古诗
2、重点训练项目与教材前后间的联系
本单元以“民风民价”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入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公民族义化的大精深,
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本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现了单元编排上的整体性。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习作要求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体现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4个字,会写38个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3、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
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5、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及其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6、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7、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三、单元教学重点:
1、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2、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四、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2、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及其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五、完成措施:
1、要把握好本单元人文主题的适切度,不要拔高,要求本单元的学习重在了解民俗现象,对各地民俗有初步的感受,能从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
2、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注意适当拓展教学资源。本单元的课文涉及春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还有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已有较深入的了解。3、可以适当拓展与本单元课文主题、题材相同的阅读资源。
六、课时安排:
课 时分 配
1、《北京的春节》…………………………………2课时
2、《腊入粥》………………………………………2课时
3、《古诗三首》……………………………………3课时
4、《藏戏》………………………………………1课时
习作《家乡的风俗》: ……………………………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生词。
2.默读梗概,用小标题列出事情,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并联系自身实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学会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5.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
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四、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五、完成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图片展示等形式,介绍课文描写的事物,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不同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或道理。
2、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之美,在朗读中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慢慢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比较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谈做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2.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3.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七、课时安排:
课 时分 配
5《鲁宾逊漂流记》…………………………………………2课时
6《骑鹅旅行记》………………………………………2课时
7《汤姆索亚历险记》………………………………………1课时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1课时
习作:写作品梗概 ……………………………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 题: 第三单元: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单元内容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教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生分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 20 个字正确读写18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匆匆》中的语言关,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光阴往蒋, 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感受《那个星期天》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三、单元教学重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
四、单元教学难点:
难 点 难点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习作当中
五、完成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图片展示等形式,介绍课文描写的事物,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不同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或道理。
2、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之美,在朗读中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慢慢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比较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谈做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2.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3.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七、课时安排:
课 时分 配
8《匆匆》…………………………………………2课时
9《那个星期天》………………………………………2课时
别了,语文课………………………………………1课时
阳光的两种用法………………………………………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 题: 第 4 单元:革命理想
单元内容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土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
们的抱负和志向 ;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并掌握26 个生字,正确读写 6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三、单元教学重点:
重点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四、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完成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图片展示等形式,介绍课文描写的事物,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不同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或道理。
2、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之美,在朗读中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慢慢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比较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谈做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2.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3.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七、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分配
10《古诗三首》…………………………………………2课时
11《十六年前的回忆》………………………………………2课时
12.为人民服务………………………………………1课时
13.金色的鱼钩………………………………………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 题: 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田绕着“科学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讲述了两个人同时学下棋,《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 22 个字,正确读写39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教言文,注意朗读停顿:能背诵文言文。
3.能对照《文言文二则》中的注释,知晓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明白《表里的生物》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领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单元教学难点:
本单元重点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
五、完成措施:
1.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摘抄优美的词语,加大词汇储备量。加大阅读量,充分调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5.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方法: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2.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3.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七、课时安排:
《14. 文言文二则》………………………… 2课时
《15. 表里的生物》 …………………………2课时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习作 ………………………………………2课时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 题: 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田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安排了“回忆往事“回忆往事”这一板块分为两个活动阶段,
感受小学生活的关好,激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依依惜别”板块的内容为 :在毕业之前,通过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写毕业赠言等方式,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文体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依依
惜别之情。
3. 懂得科学、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4.欣赏学生的几则毕业赠言。
三、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单元教学难点:
本单元重点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
五、完成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图片展示等形式,介绍课文描写的事物,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不同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或道理。
2、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之美,在朗读中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慢慢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比较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谈做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2.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3.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七、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活动依依惜别”两大板块……………………2课时
通过协作的方式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制作成长纪念…………2课时
第二阶段:阅读《老师领进门》………………………………………1课时
《作文上的双红圈》………………………………………1课时
《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1课时
依依惜别………………………………………1课时
阅读材料………………………………………5课时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越嘉艺术企业微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越嘉打卡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5-5-9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