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越嘉打卡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微信账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139|回复: 0

讲稿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1586

主题

70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744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4-11-11 21:29:37|字数: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讲稿.doc (24 KB, 下载次数: 0)

态度 习惯 勤奋 细节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很有道理。一个学生态度不端正,不管他脑子有多好,无论学什么,最终一般都好不到哪里去。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凑合,或者还不错,到后来就不能持续发展了!道理很简单,态度不端正,学习就不认真。不认真听讲,不认真思考,不认真做作业。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一学期两学期,一学年两学年的不认真,长此以往,学习脱节了,跟不上,自然,成绩就不理想了。
所以,如果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他字迹潦草,就是态度不端正的表现。这时就要责令他重做!不能迁就!作业多的话,来不及做,宁可留在明天做,也要把每个字每个字母每个数字写认真!这一点很重要!
小学阶段的作业还不是很多,写工整与写潦草,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可以做到写得又快又好。事实上,很多家长都不怎么认真检查孩子的作业,特别是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家长。就是检查,也大略地看一下。有的家长,只是问一下,有没有做好,根本不检查。当然这里面可能有各种客观原因:或者忙,或者时间正好错开,或者不在孩子身边……开学第一天至今,我每天把作业布置、批改等情况发在自己的个网(越嘉艺术网),供家长们查阅,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及时了解作业完成情况,监督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及时订正或补做。态度端正了,事情就有希望做好!
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习惯了就成了自然的事了。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的作家巴金也认为“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有这么一个故事,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老者:“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小时候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这个小时候,我认为是幼儿园和小学,这里的老师不单指学校的老师,包括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事实上,学习优秀的同学大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曾经带过一届学生,从三年级带到六年级毕业,中途没有再分班,这一届学生,班级里有两个习惯的典型。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那个女孩每一次作业都一丝不苟,每一个字都写得认认真真,每一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每一次值日都认真负责,课间一有空就坐在自己位置上认真看课外书。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在我的个网上,可以查到她的日记、书法作品等(张洁,震中火箭班,21年9月保研到上海交大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小学好,初中,高中一般也不会差。而那个男孩正好相反,没有一次作业认真完成,没有一堂课能自始至终地认真听讲,手不停,脚不停,速度又出奇的慢!不去催他,画一个计分格要一节课,做一个题目要一上午。不是夸张,这是事实。他在做作业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做小动作,才写一个字,就摆弄起铅笔、橡皮来。该男孩,笨吗?一点也不笨!非但不笨,还挺聪明的。就是习惯差,不肯动。一二年级的时候,功课相对简单,所以,也还可以跟跟,甚至还能考个高分。到了高年级就吃力了。从三年级接班起,我一直试图矫正他各种不良的习惯。家访时,我与他的妈妈和奶奶谈了很长时间,我感觉他的不良的习惯跟小时候家庭的溺爱和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对她妈妈讲,不要盯着他的分数,没有意义。分数只是目,习惯才是纲。纲举目张。只要习惯好了,分数自然会上去的。
我们要透过分数,看习惯。分数一直在班级下游的,一般学习习惯都不怎么好。我们要矫正他的学习习惯,帮助他养成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学习成绩不会差的。这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
有一句话叫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说明,天才出于勤奋。前面提到的那个女孩的优异成绩的取得,除了有端正的态度,良好的习惯,离不开勤奋。不勤奋刻苦学习,也考不出好成绩的。曾经教过一个自诩为天才的学生。这个同学脑子还真的不错,但他一点也不勤奋,而且习惯差,态度也不端正,成绩在班上靠后。没有天才的表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绩都是勤奋得来的。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重细小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要认真对待,用心去做!不能掉以轻心。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自己的孩子做作业、考试什么的太粗心了。很多失分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不是不会做,就是因为粗心,抄错了数字,点错了小数点,看错了题目要求等等。其实,有的所谓粗心,其实不是粗心,而是不会做。这就是所谓的细节。我们必须注重细节!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要关注孩子的细节。比如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比如随地吐痰问题,乱扔垃圾问题;比如随便翻别人东西问题;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见到老师要问好等等,这些都是细节。这些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我们都知道“从小偷钉,长大偷金”的故事。就是因为不注意细节,没有重视偷只钉子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最终酿成大错!所以, 教育孩子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
态度、习惯、勤奋、细节,这四个词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您的孩子,态度端正,习惯良好,勤奋有加,注重细节,怎么会不优秀呢?
作为语文老师,得讲讲语文。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其他学科也一样。语文似乎更明显一点。字词句段章的积累。各种知识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各种经历的积累。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语文书,要广泛涉猎课外书,还得读生活这本书,社会这本书,大自然这本书。所以,我们常说,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一觉醒来,我们就开始了语文之旅。一开口就是语文。语文是语言,是工具,用来交流的。平时我们要勤观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要思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能做井底之蛙。从小就要有大语文的视野。
语文的学习大家有一个共识,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读写背。
读指阅读,小学高年级是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段,错过了,就难以弥补。至于读什么课外书,我个人认为,古今中外的名著都可以读,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段读的书目,网上查一下,有推荐的。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用心,真正看进去,不能囫囵吞枣。要养成摘录做批注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我每看一本书,自己的书,一定在上面圈圈画画的,并且把好的重要的关键的句段用电脑以文字输入的形式摘录下来。书读得多了,知识面广了,语文素养提高了,阅读理解也会水涨船高。
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语言文字的积累,没有写作方法技巧的学习,就写不好作文。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好比蚕宝宝吃桑叶,写作,就是蚕宝宝上山做茧子。只有吃了又多又好的桑叶,才能结出又大又好的茧子。这茧子就是作文。
写日记写周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我以前带班级,19届以前,包括19届,365天每天都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不间断,每届难得有一两个学生不能坚持每天都写。写日记,就像吃饭、睡觉,是生活、生命不可或缺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19届毕业考入吴江首届小伟长班的唐堂同学,从四年级到六年级,三年时间,在我的个网发了八百多篇日记。
背,就是背诵,包括熟读,包括默写。小学的时候,机械记忆能力强,多背点东西,有益无害的。平时测试,期末考试,词语的默写,课文内容填空等都需要背诵和默写的。背不出,默不出,成绩不会理想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背诵和默写,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当然技巧和方法也是要有一点的。背得多了,一定能背出来的,默得多了,一定能默得正确。
抓住课外阅读、习作训练,背诵默写三个主要环节,坚持到小学毕业不放松不懈怠,相信语文的学习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加大的提高!
态度端正,习惯良好,勤奋有加,细节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可期!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相关帖子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越嘉打卡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5-4-12 01: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