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024-2025(二)六下语文周练1(第二周)答案版.docx
(26.64 KB, 下载次数: 0)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搅和(huo) 间断(jiàn) 娴熟(xián) 白云观(guān)
B.火炽(zhì) 机杼(zhù) 米粥(zōu) 擢素手(zhuó)
C.吞噬(shì) 汤匙(shí) 染缸(gāng) 黄焖鸡(mèn)
D.唾沫(tuò) 正月(zhēng) 僧人(sēng) 含情脉脉(m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骆驼 亲戚 洽好 摆摊儿 B.彼此 肿胀 奈何 悬灯结彩
C.王候 文章 防御 日夜不绝 D.吞咽 鞭炮 小贩 地广人希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通宵达旦(夜晚) B.络绎不绝(绝对) C.截然不同(割断) D.万象更新(更替)
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纤纤擢素手(朴素) B.日暮汉宫传蜡烛(传赐)
C.泣涕零如雨(落下) D.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B.端午节,六年级(1)班的同学们独出心裁,表演了历史剧《屈原》。
C.相声演员在台上妙语连珠,精彩的表演逗得我哄堂大笑。
D.各族人民的风俗虽然截然不同,但大家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喜爱是相同的。
6.下列句子中,与“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烈日下,房屋被烤得快要着火了。
B.听到这个消息,他哭得快要断气儿了。
C.看着锅里的腊八粥,他馋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D.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7.下列诗句中,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C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他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B.《腊八粥》一文中,粥的颜色变成了深褐,是因为栗子放多了。
C.《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D.《藏戏》一文讲述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藏戏的艺人们需要戴着面具演绎各种故事。
9.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 。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 。我们家过端午,传统节目是包粽子。妈妈及早就会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在屋里阴干;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糯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 。包粽子时,先捋平苇叶,放上糯米和红枣,粽子包成菱形后, ,一头放进嘴里用牙咬住,沿着另一头去捆扎那米粽。不一会儿,一个个造型独特、翠绿可爱的粽子就装满了盆。
①都会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 ②像极了大小不一的红白珍珠
③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 ④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二、小古文
荀崧小女灌
荀崧小女灌①,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②所围,欲求救于外,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终得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注释:本文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减。
①灌:人名,荀灌。②杜曾:人名。③督厉:督促鼓励。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
(1)欲求救于外,计无从出 想要 计策
(2)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逃跑 功劳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终得援。
敌人追赶得很急,荀灌督促激励将士们,一边交战一边前进,终于得到了救援。
3.以下词语与这则文言文主题完全不符的一项是( B )
A.替父分忧 B.言而有信 C.有勇有谋 D.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