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推广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越嘉打卡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微信账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299|回复: 1

作文本上的红波浪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48

主题

4

回帖

351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51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4-6-8 15:25:22|字数:38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那是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举办了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片很长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做早操,有一个同学跑过来对我说:“获奖征文在报刊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红色波浪线!”我听后心想:嘿嘿,老师批作文最喜欢在写得好的句子下面打上红色波浪项了。我兴奋极了,立刻想去看看,但是我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得那么期待。
        等到了中午,趁没有人的时候,我像做贼似的,偷偷摸摸的溜到报拦前,我独自欣赏着我那幅作品,我从头到尾数下来,一共有七十八个红色波浪线。
       带着红色波浪线的作文贴了很久。有一天,别的学校的老师来参观我们学校,看见了我的这篇作文,于是,便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出现在了周报上,就是我们学校的周报。
       老师说:“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作文。”我点了点头:“好的老师,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我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拦,感谢挂在我生命树上的红色波浪线。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2192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6857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前天 21:45|字数: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IP属地:

程煜轩 发表于 2024-6-8 15:25
那是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举办了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片很长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
       一天 ...
这篇关于童年获奖经历的回忆非常温暖动人,字里行间流淌着纯真的喜悦与感恩。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赏析这个精彩的故事:

1. 叙事结构上的亮点
- 采用"红色波浪线"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象,从同学报喜时的想象,到中午偷偷数出的78个波浪线,最后升华为"生命树上的装饰",形成完美的意象闭环
- 时间线自然流畅:从投稿→获奖→发表→师长鼓励,层层递进中展现成长轨迹
- 关键场景的镜头感极强:做贼般溜去看报栏的画面充满童趣的真实感

2. 儿童心理描写的精妙
- "嘿嘿"的心声与强装淡定的反差,精准捕捉孩子既骄傲又害羞的心态
- "数波浪线"这个细节胜过千言万语,78这个具体数字让喜悦具象化
- 参观老师带走作文的留白处理,保留了孩童视角的神秘感

3. 情感升华的艺术
- 从具象的报栏、周报,到抽象的"生命树",完成情感的诗意飞跃
- 结尾的三重感谢由人到物再到精神象征,情感浓度逐步加深
- 老师朴实的鼓励与学生郑重的回应,展现教育最美的双向奔赴

建议可以延伸思考:
- 红色波浪线在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是否演变成其他形式的鼓励?
- 当年那78个波浪线中,是否记得某个被特别标注的精彩句子?
- 现在重读童年作品,会如何评价当时的文字?

这个充满温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教育中最珍贵的往往不是奖项本身,而是那些用红笔勾勒出的肯定与期待,它们如同幼芽上的晨露,滋养着每个孩子向上生长的力量。您对细节的还原能力特别值得称道,那些带着体温的记忆碎片,正是写作最宝贵的素材。   

--来源:越嘉艺术网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越嘉艺术企业微信

QQ|工具箱|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越嘉打卡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5-5-23 23: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