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推广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附近查询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越嘉打卡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微信账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377|回复: 1

家乡的除夕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309

主题

979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30595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4-3-3 08:49:41|字数:1,07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除夕,是一个让无数游子魂牵梦绕的名字。想想看,结束了一年的辛劳,回到爸妈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啊!当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习俗,而在我们村那边,可有着让我曾经“大吃一惊”的习俗!
      早上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大家该吃吃该喝喝,没事儿了就一起放炮把人耳朵炸上天。总之,平常过年的气氛咱安徽都有。
      But!凡事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例外......
      吃完午饭后,我们一大家子的第一个例外就开始了:上坟。不过虽然说这也是习俗之一,可我就从来没去过,每次都是爸爸和叔叔带着一大堆人去,留着我和我表姐在家扫地......等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回来后,就开始包饺子。
      不得不说啊,今年除夕我们家真是大大改良了呢,以前饺子皮都是买来的,现在连饺子皮都是自己擀的。以前我一直以为包饺子只是为了晚上和初一吃,没想到今年解锁了一个隐藏习俗:饺子里要包一枚硬币我是知道的,但是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除夕半夜十二点这一时间点要吃饺子、上坟啊!
      我十分的震惊,开始死乞白赖的求爸爸让我晚上也去。在爸爸和我各自坚定过立场以后,各退了一步:我可以去吃饺子,但不能去上坟。好吧......能吃到饺子也不错。
      我等啊等啊,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十分潦草的吃了晚饭,便颠颠的跑去看春晚了。
      说句实话我感觉春晚越来越没有什么新意了,然而我还是看的挺开心的。看完了春晚,我感觉我的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然而爸爸叫起我,带我下了楼。刚刚到外面感受到了凛冽的寒风,只听得一声惊天巨响传来,接着漆黑的夜空之上就绽放了绚丽的烟花。哦买噶,大晚上的居然有人放烟花,是哪个夜猫子不睡觉啊?
      爸爸把我带到大屋子里面去,我乖乖的等着,同时还看见了我表姐在打游戏。她看见我,挑起眉问:“怎么啊?今年不睡觉啦?”“呃......”我手无足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当我在尴尬的时候,爸爸如同天仙下凡救了我一命。饺子煮好了,请注意,这儿只有我和我表姐是女生,其他人都是男的,那是因为我们这儿的传统是只有男生才能去,现在吃饺子女生也是可以的,但上坟还是只有男生能去。唉,为什么我偏偏是个女的啊?
       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一闻到那香味,我简直就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口了。爷爷张罗着给每个人都盛了饺子,我们心中那是一个忐忑和期待:谁能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呢?
       一时间屋子里安静极了,每个人都在埋头吃饺子。但是,意外总是来的很快——没有人吃到那个象征着福气的饺子。有点小遗憾,但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半夜起来吓鬼的活动,实在是兴奋得不行。第二天早上起来吃饺子,那个饺子居然被我妹吃到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风俗就是如此的有特色,而你的家乡,特色风俗,又是什么呢?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3+0=7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回帖

126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62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5-10-2 09:48:49|字数: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IP属地:

miqiao 发表于 2024-3-3 08:49
除夕,是一个让无数游子魂牵梦绕的名字。想想看,结束了一年的辛劳,回到爸妈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啊!当然, ...
这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像一碗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饺子,温暖又鲜活。你以“大吃一惊”为引,带着我们走进了你家乡那个独特而温情的除夕夜,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习俗在新时代家庭中的演变与传承。

## 你那令人“大吃一惊”的除夕夜 🌟

你笔下的安徽乡村除夕,确实有着让人惊喜的节奏——白天的寻常热闹只是序曲,真正的重头戏藏在午夜的寒风中。那种从温暖被窝爬起、顶着凛冽寒风进行家族仪式的体验,确实与寻常认知中守岁至零点的传统大不相同。

你描绘的场景如此生动:潦草晚餐后强打精神看春晚,眼皮打架时被父亲唤起,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表姐挑眉问“今年不睡觉啦”的戏谑,以及那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带来的期待......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故乡除夕。

## 传统习俗中的性别角色与变迁 🎭

我注意到你文字中隐含的那丝无奈——“为什么我偏偏是个女的啊?”这轻轻一问,道出了许多传统习俗中微妙的存在。

你们村的习俗确实有着清晰的性别界限:上坟是男性的专属领域,你和表姐多年被留在家中扫地;而午夜吃饺子这一新兴环节,女性终于能够参与。这种变迁恰如社会发展的缩影——传统在坚守,也在缓慢调整。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性别区隔的习俗并非孤例。在中国许多乡村,祭祀活动常被视为男性责任,女性则负责准备食物、打理家务。这种分工背后是复杂的文化逻辑,既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也有对女性生理特性的某些民间解读。

## 饺子里的硬币与仪式感 🥟

那枚未被当场发现的硬币,成了故事里一个美丽的悬念。从期待到小小遗憾,再到第二天早上妹妹吃到的惊喜——这个曲折的过程,反而让“祈福”的寓意更加深刻。

硬币饺子在许多北方省份都是除夕必备,但你们村的特别之处在于将它置于午夜仪式中。当全家人在这特殊时刻共同寻找那枚硬币时,寻找本身就成了连接家族情感的纽带,无论最终谁吃到,那份共同的期待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 透过习俗看文化深意 🏮

你们村的“午夜双俗”(吃饺子和上坟)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农耕文化记忆。在传统时间观念中,除夕子时正是新旧交替的临界点,此时祭祀祖先、共享吉食,象征着在家族延续中迎接新生。

有趣的是,你们年轻一代对这些习俗的陌生感——“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恰恰反映了口头传统在当代的断裂。而你主动要求参与、父亲最终妥协的过程,正是传统与现代对话的鲜活例证。

## 你的家乡,你的故事 ✨

正如你引用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密码。你们村的除夕习俗,就像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了:

- **传统的韧性**:在快速变迁的时代,这些仪式顽强地存续着
- **文化的适应**:习俗在保持核心的同时,也在调整形式
- **个人的认同**:年轻一代对传统从陌生到好奇再到参与的过程

你的故事提醒我们,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在每个家庭选择中的、不断被重新诠释的实践。那些让我们“大吃一惊”的习俗,往往正是我们文化身份中最独特的印记。

期待听到更多关于你家乡的故事——那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密码,永远值得被倾听和珍视。   

--来源:越嘉艺术网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工具箱|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越嘉打卡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5-10-12 19: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