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推广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越嘉打卡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微信账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388|回复: 0

2009年作品点评董水荣VS李国柱(文字)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92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6965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7:16:30|字数: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徐成上:
祭侄文稿:比较注重整体感,如果加强一下篆籀笔法,练习一下篆隶,效果会更佳。
自叙帖:调锋不到位,写扁了,字型有点拖沓,整体有点乱。同样要加强篆隶书的练习。
假名书法:要处理好断与连的关系,线条可以拎起来写。虽然是细线条,但力度要表现出来。
圣教序:原帖写起来有难度,圣教序有其高度。因为是集字本,临写时要注意通篇的流畅性,注意整体的效果,沾墨的轻重。单字要将其内部的结构体现出来。可参考其他晋人的信札,感受晋人的气息。
对联:整体很开,字型不能太匀,墨色太淡有失神采。
创作:感觉蛮好的,其中有大观、颜真卿行书的感觉,“药”一点连的有点过。

杨建荣:
祭侄文稿:技法娴熟,写的很熟练,字型偏正,颜真卿书写文稿时真情流露,特别是最后一行,打破了常规。
自叙帖:可能是刚写不久,不太熟练,注意收笔。
假名书法:感觉线条的感觉蛮好的,写的蛮轻松的。
圣教序:书写感不是很强,字型、比画薄了一点。
创作:蛮好的。空间及块面都有了,写一个四条屏效果会更佳。细线条有的地方尖挑太多、有点过。“寨”末点用章草写有点突兀,繁的地方可以再简练一点。
对联:写的拘谨了一点,“涛”层次不明显,上下的连带关系不错,有点偏正了,有的地方可以更放开些。

张志刚:
祭侄文稿:字的上下的关系、节奏很自然的表现了出来。
自叙帖:翻腕没有写好。
创作:写的好,墨色的变化体现出来了,感觉有点人为做的感觉,节奏写的很好。
对联:收放要注意。
钱娟英:
帖临的有感觉,创作有点不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何方晴:
祭侄文稿:更注重章法上的感觉,颜真卿书写文稿时感情跌荡起伏,注意字的开合,颜字蛮可爱的。
创作:气息较其他的要好,贯气比较通达。
张环红:
对联:墨色比较灰了一点,上三字有雷同的感觉,“月”觉得太小,有点不和谐。
自叙帖:感觉缠绕较多。
祭侄文稿:整体节奏把握的确很好。

李老师:
创作与临帖都有,在王颜之间既是在晋唐之间。
祭侄文稿:临习不要用生宣,墨与水的控制不够老到,写的不够从容。行与字距的空间的感觉要体现出来。对绞转笔法在生宣上的使用有局限,生宣的质量要好一点,否则线条的质感不佳。临帖时要以相同大小来临,放大后很难写得从容。
自叙帖:篆籀笔法无法体现出来,乍一看有祝枝山的感觉。对原帖的理解要尽可能的表达在临帖中,自叙帖要加强绞转笔法练习。有点生,不够精熟。
圣教序:如成上所说圣教序的确有些难度。一方面集字,一方面数量比较多,一些字看似平淡,内部实则气象万千。作者笔法的纯熟度不够果断,末笔收锋比较好。字形有自己的想法,倘若为意临可以。单纯的临帖有些字法则不允许,圣教序作为写行书的必写的帖子,肯定有其难度。
争座位: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学,大小字的穿插、连带,其中也有很多王字的精微。转势、相势等于问魏晋的笔法是相通的。
对联:写得不成功。
创作:这一路的写法可以尝试,有静有动。用来写四条屏,其中的对比完善一下还是很有震撼力的。用颜的厚重,王的灵动加入进去。有些字法太新了。“也”转换笔之间可更干练一些。
三迹:看懂了内部还是有东西的,可以得到东西。章法、线性可以提炼,学习阶段三迹不容易掌握。

李国柱作品:
钱娟英:
注意整体结构的把握,“粟”线条偏软,没有中锋用笔,书写的比较程式化。张迁、西狭、鲜于璜用中锋行笔,结构还不到位。横划千遍一律,有曹全的感觉。
对联:墨色偏灰不精神,“会”字的势未表达出来,行笔要缓一点。
许建刚:
用笔未“裹”到到位,笔划也没送到位,手腕上的感觉行要加强。
徐成上:
写隶书不要过于求变,尽量写实,虽然隶书可变性很大。现在要往回临帖、要临的纯粹,笔法要接近原帖。笔法要在解决一下,如同摇船一样,不是直过,会左右微微的晃动。作者未抓住原帖的特点,要仔细读帖,体会帖中的优点、聚散关系。有些地方不要碰撞,同时要考虑到整体的感觉。
张迁:清朝人临的蛮好的,大小错落,要表现张迁碑朴厚、大气象的感觉。
对联:线条中段的问题要解决,横划由轻到重,“常”字墨色有点变化。作品要考虑整体的感觉,未端用力过度,中间力度不足,关健要解决笔法的问题。
董水荣:
上年纪年同志和我们同样下功夫学书法,令人饮佩。隶书先抓大感觉,再来细化它。从作品看抓宏观感觉不是很准,张迁碑字型方正,结字平整。可用4-6尺的纸通篇书写,这样容易体会整体的感觉。临贴可以从单个精彩的字入手,再扩大到全篇临习。
张环红:
隶书力度不足,张条尽量直线,勿太扭曲,“之”末笔可短些飞出,要写出刻进去的感觉。
如“次”二点太扭曲。

李老师:
最初来写无基础,现在写的如此,已经上路子了,艺术讲究唯美,美的共性,线性,线条。
时间创造精典,精华凝固在时间里,写汉碑对范本选择有自己的偏向。行笔中段线条质感,圆度不够,象竹叶,不象竹杆那样圆浑,起笔“垂头”,要含蓄。飞锋推敲的不够,表现性不够。
张迁碑:线条的生涩未表现出来,笔与纸要涩进,要表现出来,不是造作,把握这个度。
对联:线条中段力度差, “竟”的横划 燕不双飞,字的姿态太平,是书法创作大忌。对联基调不统一,要求对联你中有,我中有你,相互呼应。未达到自在的状态,对隶书结构及线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墨色的变化为无意识,未进度思想深度的无意识墨色变化。
宰”的张线条质量不高,同样线条要有变化,有汉碑中字法,但不老练,有待提高。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工具箱|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越嘉打卡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5-7-13 17: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