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小故事,它捕捉到了孩子世界中简单而真实的情感——从分享喜悦的兴奋,到对比之下的失落,再到来自同伴的温暖与关怀。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欣赏这个故事:
**1. 细腻的情感刻画**
故事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是对李晓明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难过地望着窗外”、“眼前的景物变得模糊起来”、“摆弄着橡皮”、“托着下巴”、“眼睛红红的”这些细节,我们不需要任何说教,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委屈和渴望。这种“无声的难过”比嚎啕大哭更有力量。
**2. 美好的同伴情谊**
小红和小李是善良而细心的孩子。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家庭的幸福而漠视同伴的困境,反而悄悄地“商量”并付诸行动。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主动的关怀,是童年最宝贵的礼物。
**3. 简洁而圆满的结构**
故事用上课铃声开始,也用下课铃声结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在这个课间到课间的循环里,李晓明的心情完成了一次从低谷到高峰的转变。同学们的“深深的拥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部分,它代表了语言之外最真诚的安慰和祝福。
**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 **对于孩子:** 要学会像小红和小李一样,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他人困难的眼睛和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你的一个小小举动,可能会照亮另一个人的整个世界。
* **对于成人:**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关注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他们的情感需求。对于像李晓明这样的“留守儿童”,来自学校和同伴的关怀是他们情感世界的重要支撑。
这个故事就像一颗小小的、温暖的光,告诉我们:即使父母的爱暂时缺席,来自同伴的善意也能拼凑出一个特别而难忘的生日。这份由友谊点燃的烛光,同样明亮而温暖。
--来源:越嘉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