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微信帐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187|回复: 0

2009年作品点评之张志刚VS周正元(文字)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40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4268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7:17:31|字数: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张志刚作品:
自我评述:
原本自以为草书写的不错,看到李老师的书法展览后感觉,自己几十年学习书法还没有得法。后来就来到李老师的书法提高班上学习,笔法、墨法、布局等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徐成上评:
对联:线条铺的不好,要学会控制扁线条,转折处不到位。字形也不美观。估计平常缺少正书、篆隶书的练习。“月”写的不好,左竖最好不要出头。
临大观帖:作品感觉线条扁,篆书要加强练习,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碎,通篇无层次感,没有情绪的变化。最好作品要有轻、有重,有聚、有散,。。。。体现出层次感。
临初月:原帖力量雄浑,很有力度感。要表现出力度,笔要能压纸。可以再压下去一点。
创作:比临帖更加零乱,收放处理不当,空间感不够。虽然长的笔画比较抒情,但与整体搭配要和谐。关键要把线条“圆”起来,要从篆书中学到东西。
杨建荣评:
与原来相比进步较大,原来只是简单的绕圈圈。现在看出来在临帖方面很用功。书法为
简易之道。
大观帖:临帖给人的感觉笔法有问题
初月帖:看得出来临的很认真,局部显得局促。感觉书写的太快,太快易将技法性的东西丢掉。转切的动作不到位,行笔可以慢一点。
创作:习惯的东西太多,建议尝试一下断笔。注意运笔的节奏,动作要有立体感,如同跳舞一般。
对联:“独”的提按要加强,“有”翻转还可以,注意看一下别人运笔的调锋。
大观:线条有点漂浮,草书要表现线条,要写的精炼,简的不能再简了。想表现同时表现线条和字形,先要把技法关通过。
钱娟英评:
创作的作品要有主次之分,行与行之间要有避让。落款较低,用墨偏燥。要仔细的读好帖并使之运用到创作中去。
李老师总结:
与刚来时相比好多了,提高缘于对于原来自己的否定。
对联:对联在书法中是比较有难度的,怎样组合的比较好,单个的字、字与整体之间怎样搭配!以圆势为主,方的东西较少。用圆笔方势可以将字撑住。“只”比较好,翻笔运用的比较好,虽然有点重复。“從”有断及空间意识。线条过于统一,微妙的对比体现的不够,重复圆,简单的重复。“月”不适合写重,要写的空灵,可参照<初月帖>。“可”翻笔没翻好,该断的不断,无谓的连太多,块面、走线等元素都要在对联中表现出来。
大观:临帖稍有感觉,起笔偏尖。切转做的不到位,个别字写的不错,例如:收笔回锋。很多笔调翻转中中侧锋互换娴熟程度不够。笔触要更干净一些,动作不到位影响技法,技法没到位影响作品。字法的生动还不够。
创作问题较多,线条处于平行书写的状态,笔法转换做的毛燥,笔锋还未裹起来。

周正元作品:
李:
线条的表现力还是不错的,有自已独到的东西,行草也有很大的进步。
许建刚:
细线条比粗线条质量好。隶书平的太多。
对联:“新月”“西”转换不到位,“东”同“西”一样,“月”的弯有点偏。
吕秀华:
秦很版,墨色较统一,枯笔感觉更佳,字形偏正。
张迁:刻意于形,描的东西太多,“胜”有误。篆书中书写有书写性。
金文对联:“新月”联字势有,字型偏松散个别偏纵势,对联偏于气势。
甲骨文:写的比较烂漫。三公山碑:章法穿插不够。
草书:手札有感觉,线条比较干净,值得学习,熟练程度欠佳。
王涛远:
张迁写的板,太死了,写的平掉了。在飞锋写的太快了。
何方晴:
创作枯浓之间的变化未表现出来,粗线条表现的不到位。
徐成上:
张迁,姿态夸张,有点不自然;张迁可以让它灵动、端正如同何绍基临的感觉,
给人以震撼的感觉。都可以尝试一下,可以大小错落,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大篆:表现安静的气息,墨色对比过于强烈虚弱了安静肃穆的气息。墨色变化要
自然,太强烈了影响整体的气息。
集字联:我个人觉得不一定每一笔都要裹得住。每一笔裹得太实,要有虚实变化。东侧一幅姿态更加动一些,字距上松下紧,要考虑整体的感觉。
甲骨文:让人想到古代的岩画、女书等,写的蛮正的
楷书:有点弱,褚书细而不弱,有立体感,笔画要圆,自然有力度。起笔的动作要仔细一点,字形的结构较好,横划弱,线条中段不要拎得太起。
临大王:增加墨色的丰富性,写的还好,转的地方笔锋没调好,感觉线条圆、厚不足。
李老师:
对联:撑得太开,收的太少,全部放开等于没有放开。如:“月”的上部空间太空了,空的有点散。线条感还好,要敢于压下去,感觉像一个瘦弱的老者。注意收放和聚散的对比。
甲骨文:线条是这一两年最大的收获,以前写的较平。现在线条总体很好,字形与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想象力。
褚圣教:基本结构有了,写的弱。想象当时书写的状态!!
二王:把握切转的用笔,方向还是对的。个别笔画显得简单,如“宦”,“余”,基本笔法没问题,要以最大的能力靠近古人。
三公山碑:带有自己的理解用细线条,原碑应不会如此细。首行对的太齐了,要保持微变;第二行比较自然,创作中可用细线条,加上墨色的自然过渡,用好的生宣去写,把对比关系写出来。当代的大家也可以借鉴一下。
金文:感觉有主次关系,可以有点涨墨出来。张迁:风格没有变现出来。
诏版:线条写的过于直过,可以写的更加烂漫一些,不够生动。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4-6-17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