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微信帐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208|回复: 0

2009年作品点评会之徐成上VS罗平(文字)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40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4268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7:22:13|字数: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徐成上作品
董水荣:
成上一惯写隶书,这次亮出了行书的一面,行草虽是临贴,但临得很有想法,通过理解临“书谱”。带有自己的想法临帖,可以作为从临帖转化为创作的一种好方法。给人感觉气息很好,有意识的弱化《书谱》的顿挫动作,而强化线的感觉。也注重章法,如:涨墨的用法,行距的疏密关系。把临帖当创作。可以打开行草书学习的感觉。
平复帖:把握的比较到位,单从行草入笔易临的滑,此作品有绞转笔法为多,临的有感觉。
圣教:参入章草的笔法,感觉有点破坏整体感觉,有时想法过多会影响原帖的感觉。
临汉简:临的是想法。
创作:有比较狂燥的感觉。现在此作品应是偿试创新的东西。成上创作时很有想法,但要注意细节方面,不能丢掉传统文化,给人看到书法审美特有的文化的气息。流行书风不能向前走,主要原因是对传统文化无法深入。书写的想法的表现出来,需要有一个过程。

杨建荣:
成上作品是表现型的,临简帛书想象力丰富,《书谱》自已理解的东西较多,平复帖:隐约有陆机的感觉,感觉写出来了,字型上未必准确。大字创作:表现粗犷、奔放。
行书:以二王一路为主要感觉。
竹简”放大的作品:感觉字型上有过头的感觉,敢于表现,精神值得学习,民间东西拿来用,要用的合情合理。要理解进去,再表达出来。

何方晴:
线条比较扎实,近看线条比较虚,整体上有点拖拉的感觉。

钱娟英:
汉简放大,简帛里有很古的东西,简帛可以直接看出书作者的写性。书写快速、状态的东西表达出来。后面比较“朴”,文化的东西没有表现出来。传统上的创新才有活力。远看可以,细看有点飘。平复:字型写的到位。
成上对字的感觉是我“望尘莫及的”,我还要加油。

许建刚:
书写快了以后,笔画显得薄了。

李老师:
对联:能保持轻松的书写。这种状态在书法中很可贵。同时也有弊端,对细节把握、单独字型的处理不注意,“麻”竖线条的虚实对比。“新”的竖线条比较扁平,画圆弧的线条有点扁。书写的很随意,都是一种毛病。该细致处还是要细致。
临帖:似曾相似。
平复帖要把握一种气息。失误在笔法的失误,线条用的是绞转的笔法;作者本意可能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临帖上要慎重,对原帖“临”做的不到位,对线条质的表现上要尽量纯粹。
元人行书:临的有感觉,行草穿插,精微地方不到位,文人基本气息表现了出来,有些东西带个人色彩太多了,对每个时代,每书家的书风要真正的写进去,之后再走出来。
临书谱:掌握了书谱的感觉,掌握了书谱的聚散关系,用“书谱”来创作应不困难。尖挑的东西太多,细线要做到细而不弱,再细的笔画。不能以尖势入笔。
圣教:自己的想法太多了一点。用笔秩序完全自己的笔调,与原帖无太大的关系,对圣教理解处于过于宏观状态,可理解为有点不着调。落款有圣教的味道,正文离圣教气息较远,可能和用的笔也有关系。把圣教中二个字之间相联的气韵写出来。
临汉简:汉简中精典篇章,与简牍气息相差较大。展大写增加朴的线条。感觉是带想法来写的。非常有必要的。楚简:足可意取意取,不可照照搬。

罗平作品:

何方晴:
全文注重线条,有枯笔的表现,浓枯有变化的感觉,细看细节处有犹豫。
张迁:总体把“拙”的感觉写出来,能够有一点意思,“君”,“┑”表现的不到位。
吴昌硕石鼓:线条方面仔细看圆润,线条各别“铺”开了,个别笔划可以。
金文:爽利的感觉不足,线条有点“糊”,不到位,也有老辣的。
帛书:感觉爽健一些,突出一些书写性,感觉有点依葫芦画瓢。

徐成上:
帛书”写的不熟练,学会读帖发现美,表现美,要考虑怎样才能表现美。“金文”姿态太平,太匀了,姿态要有细微变化。是一种很古典的感觉,发现美,表现美。用笔用狠,表现出一种力度。小篆:转角处不够圆转。
石鼓”线条的力度不够扎实。
张迁”线条要更“杀纸”一点,会更好一点,转接的地方做的细致一点。

董水荣:
书写的感觉略有困惑,还没找不到书写的快乐。专业书家怎样定位?就看细节的表现能力。我觉得细节方面还可以再加强。带思想读帖,看别人分析读帖,要找到突破的方法,获得书写的快乐。对你书写细节的分析,有更多的专家,用不上我。你对书法的坚持,是我学习的地方。

杨建荣:
《帛书》不够入纸,字型不够准确,“国”是笔调不对,整体气息聚散对比。
《小篆》对称性很重要。
《石鼓》拘瑾,书写性未表达出来。
《张迁》笔触拘谨,要轻松一点抓住张迁的神韵,“也”飘了。
《金文》枯线条较好。

许建刚:
实线条写的慢有些无力,枯线条一快,笔锋有些偏。
小篆”对称不够,实线条偏弱。
大篆”有线条偏锋,实线条不到位。

顾宇驰:
线条写的还可以,结构上比较散,隶书“脚”挑的疆硬不自然,“君”上勾不舒服。
《石鼓》用笔大胆,比较按得下。《帛书》写的蛮好的,各别字线条写的不错。金文:“O”写的太圆,不要刻意去画。“月”腕未送到位。

李老师:
一直写篆隶,逐渐深入,石鼓,小篆,帛书等。
《石鼓》还不过关,线条和结构都是。
金文:整体写的散,对篆书基本的结构把握远远不够,很多东西不能转化,“月”比较失败,想表现的东西无法表现出来。
《小篆》 “峄山碑”要写一下,线要写的匀,而又有立体感,可将“峄山碑”中线条转化到怀素的线条中去。最终是一个过程,强化审美标准。
《张迁》书写要用铺豪,铺而不扁,作品张迁“朴厚”未表现出来,对结构转化能力要加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怎样表现,否则表现不出原帖的感觉。
帛书”马王堆是隶书纵伸发展的一个点,有很多有趣味的东西,介于篆隶之间。帛书有很多原素可以把握,变成自己的东西,帛书取法有很多方面。关健能否找到关键的切入点。
把秦简加上章法的大开大合,涨墨与枯笔的融洽,沙曼翁早期写的很纯粹,可以用于行草书的方法用到创作中去。把古人不经意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大家可大胆的偿试。以发现的眼光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4-6-17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