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微信帐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204|回复: 0

2010年11月28号吴江书画院提高班大PK之任勇勤VS徐昶(文字)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40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4268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7:57:12|字数: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任勇勤:
今年刚开始学习书法,目前只能写篆书。以后其他的书体也要练习一下。
钱娟英:
任老师的女儿用不长的时间,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来练习书法。整体的感觉写的比较干净,创作的字型同样也是字型的问题。
     大篆:临的散氏盘比较放松,线质比较好。
     石鼓文:要追求她的浑厚,写的有点糙了。

顾宇驰:
      篆书裹锋书写的要慢一点,这样会有比较润的枯线条。大篆中细线条太细了,整体结构不协调,的结构夸张的有点过了。
     小篆:枯笔太多了,要有过渡的过程,过渡要自然,写的感觉蛮好的。

吕秀华:
      大篆:提笔比较多,要增加按笔。太枯了,感觉有点糙。临帖是可以,创作上的章法还是要加强的。写半年能写到这样,让我们大跌眼镜。写散氏盘要写出原来厚重的感觉,现在使用小篆的笔法在写大篆。散氏盘是厚实、浪漫的风格。
小篆:要表现出小篆的安静和动感的一面,辩证的统一起来。加重的线条有些突兀,枯笔还是太多了,小篆下一步是造型的打造。
     临袁安碑:原碑要比《三坟记》浑厚一点,写半年写的这样还是不容易的。

任继文:
刚开始写从小篆开始入手,这段时间小篆的形体结构还是有问题的,起收笔不能完全到位。缺少线条的入纸感,金石气不足。

徐成上:
      用墨不用用太多的枯墨,枯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太多了影响整体的气息。
      石鼓文:写的太生了,要找点书写的感觉,一种书写的流畅,一种书写的笔意。
      散氏盘:临写的不厚,小篆的笔法比较多。要把笔按下去,写的不浑厚。空间不够自然。
     小篆:写的太枯了,像我们年轻人还是要写的润一点的。创作的稍微写的好一点,还是要写的慢一点。
     袁安碑:字型上太不准,书写的与《三坟记》不是一样的层次。原碑带点方的东西,作者完全还没有找到感觉,建议找点其他人临写的看看。

杨建荣:
      写的基本上是工稳一路的,除去《散氏盘》,石鼓文作者写的太随意了,原帖是工稳一路的。小篆同样也要写出书写的节奏来。
      散氏盘:作者书写时铺豪和与使转的东西未表现出来,还是先将铁线篆深入一下,等写的不好。要多看帖,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枯笔写的太过,没有精神。《散氏盘》写的不自然。

朱小玲:
      石鼓文:原帖比较厚重,结构要好一些,线条还是要再厚一点,枯笔多了一点。
     小篆:写的不够果敢,写下去的时候还是要有点速度的,创作的笔画更加好一点。


董老师:
      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说,大篆里面的东西比较全面,作品是浇铸在鼎上的。小篆在秦代是官方用字,写的比较规整,李老师要求我们从小篆入手,对于书法的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小篆的线条粗细一致,练习可以使我们的控笔及书写的笔画更加统一。任勇勤来的正是我们练习小篆的时候,,她写的很认真,有些方面结构不是很稳定。对于《峄山碑》抓的感觉比较恒定。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书写的习惯,写惯枯笔的就不怎么去用润笔来写了,我个人也有相同的体会,是练习书法一个一个阶段必然的过程。等基本线条写的比较自然,拐弯的线条写的不太自信,创作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不是易事。小篆创作于临帖水平比较一致。
大篆的结构未打开,细线条还是从小篆中来的,有些线条太长了。石鼓文写的不认真,还要下功夫,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徐昶:
     这阶段主要集中在隶书创作上面,在临的帖主要为《西狭颂》、简牍这一块的。篆书主要为《三坟记》等,楷书为《阴符经》,篆书为首次创作写了几幅对联,请大家多提意见!

顾宇驰:
      感觉写的里耶简蛮舒服的,章法上比较舒服,大大小小变化自由。隶书临杨淮表:拉的太长了;的竖钩有些楷化,书写的动作有点快。临西狭颂:写的平了一点,汉隶的味道还是要写出来的。对联:大小要有呼应,互相穿插,写的扁了一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楷书的落款有点不舒服,试下用帛书或章草落款看一下。有点僵未裹住,字型可以拉扁一点。《散氏盘》联,写的蛮自然的,粗细变化写出来了。临《散氏盘》,枯线条质感未变现出来。铁线篆:结构上要准确到位,写小篆要静下心来,徐昶的起收笔还是比较注意的,注意结构的匀称。阴符经:结构有问题。

王涛远:
看了徐昶的作品,我自己下周也要点评了,感觉有压力。徐昶写的书体丰富,隶书写的蛮成熟的。

朱小玲:
     小篆:写的蛮好的,格子有点大了,还要写的稍密一点。
     创作:隶书的创作字型字势蛮好的。
     临杨淮表:写的好的,感觉蛮烂漫的。
     临里耶简:写的蛮生动的,大小错落,进步非常的快。

钱惠子:
时易对联,的雁尾太过了,笔墨过渡有层次感,作者表现的不太自然。

钱娟英:
     徐昶展现出来的作品使我们队伍中很用功的孩子,他自己说用功追多的为隶书。他的隶书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是李老师的东西,临杨淮表里面有成上的东西,看同学的东西还是要学会吸取内在的东西。篆隶写的很大胆、放的开,但同样要学会,是放的多,收的少。有线质,臃肿不好,会没精神。
      临西狭颂:字帖是方正的东西,方正可以但厚重不够,临写时要带思考去临写。
     里耶简:写的比较自然,但墨色比较匀了。
     楷书:刚开始练还是要折格子练比较好,楷书要写的润一点,作者写的有点浮在面上。楷书同样也是有进步的,用笔的天变化有了。原帖对比还要强烈。

吕秀华:
     徐昶进步还是蛮大的,写的轻松烂漫,但用墨不佳。将书写感要表现出来,写出层次感。
     临杨淮表:临的好,不足的地方为墨色不足,这样的阶段写到这样不容易了。字型要注意。
     临西狭颂:临的蛮像的,每个字沾墨太过,任勇勤枯笔太多互相借鉴一些更好。饱蘸浓墨书写更好,知道写到墨水没有。
     创作隶书对联里面有李老师的东西,写的对联已经艺术加工了,大小穿插,印章打的太随意。款印上下相距为1-1.5个印的空间,落款可用章草落款。
     临散氏盘:线条太细,受小篆的影响。
    临小篆:写的蛮好的,章法要注意。
     临阴符经:写的认真但轻松不足,字型准确度不足。不但要写帖更要看帖。写的生硬机械,单字练习可以,注意通篇临写的感觉。

杨建荣:
      徐昶写的用功,临了好几本帖。临杨淮表:原帖的空间意识感很好,单字如:长、史、廉等等很有味道的。作品里面抓住了原帖的特点,线条的变化还是有的。未写好,空间的对比不足,原帖里面有些单字的里面同样也有空间对比。多看帖,关键是空间的营造。
    里耶简:里面有自己的意思,同样还要有微妙的变化,墨色的变化层次要更深一点,线条没有问题。
     临西狭颂:厚重的感觉未写出来,可以利用毛笔肆意的表现出来,书写出块面的感觉,原帖是一种熊雄壮、宽博的美。
     创作:要以一本的感觉来创作,要纯粹。对于临帖是一种巩固。把杨怀表的东西表现出来,一本帖要深入,不要练三四本帖那样会消化不良的,创作时我们会为变化所累。用散氏盘集联,有些地方果敢,好多地方内敛的不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临散氏盘:写的太实了,中间的穿插大小要注意。
    临小篆:写的深入要花时间,丿的太短,写在格子中间要对称,写的蛮自信,总体上来说手上的活儿不错。

徐成上:
     里耶简:读帖要看清楚原帖的美,写的太实。原帖因为时间的关系出现墨色的自然褪变,枯笔在那个地方表现出来?怎样变现出来?并不是枯到极致。有事不太明显的枯感觉也是蛮好的,并不是单一的枯笔,怎样合理运用枯笔??要思考一下。
     徐昶临摩崖类的比较多,《西狭颂》虽为摩崖,但它的石面比较平整,应为摩崖中的庙堂碑。他结合了摩崖及庙堂碑两种的感觉。你写西狭是不能想到石门颂,否者有点变味。
     创作:姿态的摆动不自然,气息不流畅。你的作品表现的不尴不尬的,写大字隶书肯定要有铺豪。作品里面要有重点的部分,墨色安排的太匀了,,要造出亮点。创作有石门颂、张迁碑风格不统一。
     临散氏盘:写的太实在了,线条实在。空间可以放松,要体现出性情,可以喝点小酒。
     大篆联:写的放的开,放的太开了,没有收的地方,大块的空间太多,有些空间要聚起来。下一步临帖要看整体的感觉,要写的胆大心细。

董水荣:
      很多专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作者书写也很用功,无论是创作还是临帖都在想变化,但变化的招式太少,下一步还要深入原帖。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4-6-17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