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微信帐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217|回复: 0

2011年2月20号吴江书画院提高班大PK之邱永华VS李国柱(文字)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40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4268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8:06:42|字数: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邱永华: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新年好,非常荣幸能够加入这个书法团体!我是去年6月加入的,
一方面丰富了业余生活,一方面感受了书法的无穷的的魅力,同时也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的乐趣。以前我只有柳楷的基础,李老师让我写《三坟记》、《峄山碑》,刚开始写的蛮痛苦的,后来越写越感觉蛮有意思的,同样越写难度越大。
   创作花了好多的时间,写了6-7遍,开始写的时候写的忽高忽低的,感觉写好一篇书
法作品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请大家对我的作品多多批评,谢谢大家!!

董水荣:
    邱永华说的比较好,真实的反应了半年以来的学习情况。和她在聊天时,她说她们学校的老师不理解他学习书法的目的,以为她有什么目的,她说其实只是单纯的喜欢。半年的训练,邱老师对于小篆的对称性掌握的蛮好的,控笔能力比较从容。
阴符经:临的蛮好的,大概的精神写出来是不容易的,很注意笔头的顿挫感。
钟繇小楷:临的时候带有创作的感觉,写在扇面上,对于以后创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小篆徐穆如联:如果不是临的,那感觉是相当的好了。
创作小篆:写的有点生硬,小篆的创作相比较还是比较简单的,目前先要查出字型,用临帖的感觉写出来就可以了。创作的小篆联感觉蛮好的。

徐成上:
刚才听邱老师介绍,她是对自己还是要求非常严谨的,作品的小篆的水平最好。过渡到
隶书,隶书的书写方式方法尚未掌握。
隶书有很多冲突、矛盾,一对矛盾是收和放的对比;空间的收放、线条的收放。大小相差蛮有自由的感觉。观察字帖中有哪些对比,并把它表现出来。

吕秀华:
来的时间不长,对于小篆的灵性大家有目共睹。开始写小篆以来,老学员在这方面也没有明显的优势。看他的作品感觉邱永华心思缜密。
小篆的统一性还是蛮好的,粗细把握基本一致。宣纸写的比较少,枯笔质量不是很高,力度及挺拔度不够,短时间写的这样是不易的。
大篆还是用小篆的笔调写的,《吴昌硕石鼓文》写的没有按下去。《石门颂》,写成了庙堂碑的感觉,节奏没有写出来,苍茫的感觉没有写出来。写《石门颂》要注意大小错落穿插,字写的太方正、太等、太匀,要进一步加强临帖。
小楷没看如何写感觉进步还是蛮大的,但是还是没有写出魏晋人的气息,丰腴之美没有表现出来。阴符经:写的蛮好的,细节方面也有表现,提按对比不足。小篆创作:创作与临帖还是有差距的,大家都有相同的困扰。对联写的蛮好的。

杨建荣:
进步挺快的,写工稳一路还是有心得的,,空间线条还是抓的很准的,原来写柳公权的能写成这样不容易的,已经把柳公权的东西扔掉了。朝哪方面发展还是要李老师来开方子的,小楷用笔的感觉很好,气息里面的东西要感受一下。
阴符经:观察的蛮到位的,书写的量加上去还是可以的。转折笔法未到位,“风”些的很好,它是亦方亦圆的,我以前写的时候就是绞转写不好。
邱老师短时间能写成这样要批评说不过去的,还是要表扬鼓励的。
何方晴:
刚到教室的时候看到墙上面写的作品还以为是哪个高手写的!!邱老师进来时间短,拿出好多写的很好的作品,感觉有点跟不上的感觉,小篆方面的线条稳定性非常的好。
大篆:没有深入的书写,感觉还是用小篆的笔调来写大篆,从细到粗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过渡。干的笔画有点太糙了,要多多的读帖。
小楷:写小楷很累,很难把握,感觉很痛苦。邱老师写的不多但是上手还是蛮快的,工整一路的与其性情比较相近容易上手。比较会选帖,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老师:
近期有江苏省的妇女展,入选即为江苏省书协会员,也是个机会。创作铁线篆也能入展的,女同学还是能写的都要参加。邱永华10年6月开始来学书法的,最大的进步是铁线篆的把握,这如同做“针线活”,女性还是比较擅长的。铁线篆创作时可参考相关的资料,或是铁线篆的集联。书法的美还是有很多种类的。
可以用生宣、粉芊纸分别写一下看看,看哪种纸的效果比较好。《石鼓文》写的偏嫩了一点,吴昌硕的风格是左低右高,字之间的关系处理的不好,气弱、结构有点松。没有成比例的放大。同时能写好大、小篆还是有点难度的,慢慢的一项一项的来。
《石门颂》线条尚可,但是写的有点心中无数,飞锋飞的不自然,看的出写小篆的作用还是蛮大的。
小篆写对联也时可以的,要做形式、不会的可以向其他同学借鉴一下。虽是临的,看得出对小篆线条的把握蛮好。吴江有徐穆如老前辈,我们有必要把这样的小篆传承下去。“鸟”的有点不完美,关键是铁线篆的结构太完美了,有书法知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
小楷:写钟、王及小王的小楷玉版十三行是必须要学的,写唐楷、赵松雪的小楷气格不够。明朝王宠、祝允明还是直追魏晋,文徵明手头的功夫好,笔上的意趣王、祝高一点,不容易的。魏晋小楷是个高度,区别在于转折之间。
阴符经:上手蛮快的,粗细掌握、对比强烈,线条的微妙变化一波三折没有变现出来,从书写性来说已经比较上手了。
小篆创作:没有第一幅写的扎实,有的地方写的有点快,笔的凝练性还是要有意识的掌控,小篆的美是匀称的美,把匀称掌握了就是你的能力。

李国柱:
新年一来就拿出拙作有点不好意思,不管方法和时间我都是不够的,平时和任老师、吕医生谈理论感觉还是有点高深,平时写字有点怕写错,目前只能写出粗粗的东西。请大家多批评。

老师:
写的字感觉收笔调锋没有把握好,总体的速度偏匀了一点,裹锋还是有问题的。“年”起笔没有变化;“现”写的匀了;“追”底部的捺一波三折没有表现出来。

徐成上:
听了国柱老师说写字的时候有点害怕,我们写字还是要胆子大、心要细,不要怕写错、写坏。关键是技法、取法的问题。
书写时笔画的速度问题,横划两头重,中间轻。说明中间书写的时候书写的比较快,这样的书写习惯还是不好的,要纠正过来。临帖的目标是用别人好的习惯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结构写的太野蛮了,国柱老师可以写一点楷书,平整度的把握还是有必要的。孙过庭说过:“先求平整,再追险绝,复归平整。”

董水荣:
国柱老师写篆隶好多年,是审美的麻木,导致写字缺乏信心。发现美才能表现美,我们老师也有年纪大的同学在书法班上学习,同样也有进步快的,关键是审美观念打开了。
例如:史明杰,有40几岁了,通过学习使其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样书法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写汉隶还是要有一套书写汉隶的书写习惯,可以看看《汉隶全集》。如果不能进去,可以先写写行书方面的东西,再回来写篆隶,会更加好一点。

张作发:
   可以把基本的笔画多写一下,吴昌硕的《石鼓文》写的还是蛮有童趣的,还是写的工整一点。要把每一个笔画写的有童趣,生宣不一定合适,多用毛边纸多写写。

吕秀华:
成上、水荣说的都很对,我参加过中书协的太仓班培训,刘文华老师说过:“抛弃以前固有的模式,向优秀的作品学习。”老李老师跟李老师学习有一段时间,但是收获还是比较少的。关键是不知道何为美??平时课上听老师讲的时候要留心,老李老师对书法的热情还是不足的,用笔的裹锋还没有练好。书法的美看一个字就知道了,我看你的横划的中段就知道了。线条的精力没有,中间绵软、空掉了。要从基本的笔画开始把笔法练好,笔法是打开书法大门的钥匙。没有找到钥匙,这阶段写篆隶还是没有感觉的,可以先从楷书入手。笔法没有解决,在写十年进步也是微乎其微。可以看古人、看今人、看同学。。。。。。不是批评老李老师!为什么班上好多后来的同学比你写的好大有人在??热情有多高取得进步就有多大!!
书法首先技法,无技法的书法语言作品就是不知所云。审美能力要提高,建议先把篆隶放一下,先写一下楷书,已平正之美决绝险绝之美!!

何方晴:
   金文写的比较好一点,这件作品抛开线条来说写的有点自由、率性的感觉。有一定的对比意识,有一定的层次感。而且一、二行书写的不在一个相同的势上面,好像想音乐的节奏感一样的。“南”两个字写的有收放的感觉。蛮入纸的枯吧不是太枯,很老辣的感觉,蛮好的。

老师:
南京我有一个朋友裱字画的,起点不高,但是他现在是南京裱字画水平最好的。那时他在故宫学习装裱技术,看到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在学装裱,他一看他拿刷子的样子瞬间就知道他自己裱不过他。能看到这一点,也需要相当的水平的,他现在装裱的水平也是很高的。
写字对线条、空间的敏感,对老师、同学师范时能否学到一些东西??写字不是看看些多少字!用了几斤墨!归根结底是用心用了多少??国柱为主课老师,当然这里也有其他的主课老师,还是没有达到为之癫狂、如痴如醉的程度。
看作品对于书法的共性认识不够,看到出你在用心,微妙的变化还是要注意的。你临的吴昌硕的《石鼓文》里面的“马”是瘦马!古道西风瘦马。书写的时候很多。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4-6-17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