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微信帐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236|回复: 0

2011年3月13号吴江书画院提高班大PK之乔万华VS张作发(文字)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40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4268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8:07:22|字数:2,48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董老师:
李老师给了大家的书法学习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大家的用心学习。这次“南吴门”社员
参加全国手卷展入展6人,是一个比较大的入选率!!我们班上有三名女社员入展。
     乔冠华是去年来我们班上的,他平时也是比较忙的。没心思投入更多的时间到书法学
习上面来,进步的水平也表现的很明显。乔冠华没有深入进去,学习的空间还是蛮大的。小
篆还是写的蛮好的,行草写赵孟頫还是写的不够精到。
      临帖还是要按照原帖来写,创作的时候再放大。临帖的时候放大会丢失掉一部分的细
节的表现。篆隶还是留给其他擅于篆隶的同学来点评吧;希望我们的同学多提宝贵的意见!!

徐昶:
    隶书写的比较快,还是要放慢书写的速度;简牍写的同样的偏于快了;小篆写的太软了,
“暴”写的有点不对称,结构方面还是有问题。

许建刚:
    如果能写出感觉来的话,可以将美术的因素放到里面去,效果会更好的。主要要解决用
笔方面的问题,汉简有的线条的感觉还是蛮好的,但是多了感觉反而不好了。写的太快了,
手上面的感觉乱了。
    小篆写的比较好一点,关键还是对称性的把握。

朱小玲:
    小篆的空间要注意,如:“久”的空间要注意与原帖的对比。
    隶书看上去笔画是粗的,但是很无力!
    行书完全是自己的写法,结构看上去还是蛮好的,还可以,结构把握的不错。总的来说
比较大气。

徐成上:
    在我们班上乔冠华写篆书还是有收获的。隶书还没有找到门路,临汉简率意的感觉有了、
笔画停、驻的感觉没有抓到,怎样表现质感的同时又能表现出率意的一面。取决于一方面对
于笔的掌控,一方面取决于对于原帖的领悟。
     隶书完全不入古,关键是笔画和造型的问题;可以将自己写的东西挂起来挑挑毛病。
     行书写赵孟頫,写的粗鲁了一点;赵孟頫写的精到、秀美,你没有表现出来。

杨建荣:
    要把握线条和空间的感觉,你写的有点很慌张的感觉!!如:“皇”字细节处的连接,原
帖用尺量都不会相差毫厘。
    汉简的起收笔未能把握,细节方面的微调没有把握,现在写的有点“糙”的感觉,书法还是比较含蓄的东西!!
隶书用笔的速度太快了。
     行书用笔节奏谈不上,要遵循原帖的感觉来进行书写、临习。
     篆书要与原帖对比寻找差距,哪里留空间?哪里挤紧?关键是字型没有过关。

董水荣:
    画画与书法虽然人们说书画同源,还是属于两个系统的。不能因为可以画画就有了学习
书法的优势,对于书法的学习没有进入一种状态!建议扎扎实实的从小篆开始学起,会得到
提高的。
    任勇勤来书法班上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掌握了笔法以后、对于书法的线条、结构及章法
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关键是要留给自己时间,同样自己生存的空间也很重要。

张作发:
    对于这次PK的机会我比较珍惜,篆隶书我写的比较少,理解的不深入!《圣教序》、二
王行草书我也写,楷书我也涉猎了一下,创作还是空白,请大家多多批评!!

杨建荣:
    有一位行草高手已经准备诞生了,与以前的草书相比更深了一个层次!现在写的蛮自信
的,草书多余的笔画还是有一点的,多了一点。不要有太多的牵丝,神韵要写出来。《书谱》
里面空间及块面的把握要注意!!
    王羲之的东西看似简单实际很难写,特别是手札。大概的用比方法、翻笔的动作不到位。
使转都是一带而过,在《书谱》中转的方面怎样用方笔来转,在《十七帖》中用笔的使转是
方势的。
     怀素千字文:节奏没有写出来,要表现出线条的韧劲。李老师写的很老辣,有深度,
用纸毛的一面写能表现质感的一面。
     写于右任一块写的蛮好的,用反面写效果还要好。褚遂良楷书圣教序:起笔不到位,
写的时候心中没有底,不够熟练。此贴与《阴符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是拎起来写的,有
一种很贯气的感觉,你缺少这种东西。
     《石门颂》临的还是这个味,《西狭颂》写的有点秀了,“心”笔锋没有卷紧,线条单
薄了。《石鼓文》线条不够协调,有些对比比较突兀,水蘸的多了一点。金文要表现的更加
丰富一点,枯笔同样也可以表现一下。

金彪:
    我感觉写的蛮好的,自己也没有写过草书。张作发的《书谱》写的蛮有感觉的,蛮到位
的,你们这个级别临帖感觉要想创作方向发展。
    书写的时候随便蘸与带有思考的去蘸墨是不样的,上次看李老师临《好大王碑》,蘸墨
的节奏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先理性,但是这个意识要到位。
    王羲之《圣教序》锋控的要多一点,我自己的理解。就这一点看法。

钱娟英:
    纸用的不太考究,这么短的的时间写的这么好,建议边临边创作,这样会进步更加快的。
用笔的时侯提按时腕没有转好。

朱小玲:
     用笔很到位,挺拔又能压下去笔,《雁塔圣教序》楷书“生”等字势偏斜。《石鼓文》
大部分的字型偏散,个别还可以。《石门颂》看起来写的蛮好的。

何方晴:
      书写的速度比较快,写慢点将动作做到位。些快了没有味道!《石鼓文》部分线条写
的不好,状态不稳定。有些字写的比较草率;拐弯的地方有时可以分开写可以写的更好。《石
门颂》写的线条蛮好的。
徐成上:
     张作发的行草方面是熟练工,这个纸对于书写行草书还是比较适合的,写大字还是比
较浪费了。草书的横划取势雷同,惯性没有打破,要有丰富性。点划块面的结合,线条和点
的结合。
     二王尺牍写的蛮好的,但是内部细微的对比、你对比的层次没有原帖的丰富性。草书
能写多慢就写多慢,漫道极点;这个过程一定要做一下的。
     小草千文:一言还没有认出来;要注意原帖的丰富性及线条的质感。纸张光洁的一面
不能够表现出来的,造型不太正,粗细也没有把握好。行草书创作经验比较好,怀素与于右
任的是比较相近的,你写于右任是比较好的,同时说明怀素是比较高的。
     楷书左右对齐,还是要折格子书写的,先要求一种平正。现在的写法影响对于整体的
效果追求。王羲之行书原帖的端庄、洒脱的感觉没有写出来。你写的比较急,静到极点再生
动--------静极生动!《圣教序》笔调抓住了,因为原帖是整理的要写出整体感觉有难度。
     篆隶:l隶书写的蛮好的,《西狭颂》远看蛮好的,关键是必要压下去。《石鼓文》写的
太肉了,篆隶没有好好的写过,要在篆隶方面还要下下功。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4-6-17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