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微信帐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226|回复: 0

2009年作品点评会之顾宇驰VS何方晴(文字)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40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4268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7:21:35|字数:2,69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tr][/tr]
李老师对顾老师说:
你的对联作品太实,不够空灵,笔画应该断的要断开,把最大的潜能挖出来,改变以前太重的感觉。
李老师说了开场白:
大家都在向着不同的方向,行草,隶书楷书,等努力。希望达到一定的状态。很多时间要靠同一个班级的一个气氛感染力,大多的不能依靠老师,要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等。无论你来此之前的水平如何,只要你怀着一颗对书法热爱的心,就有助于书法能力的提高。
    几个展览大家要努力参与,对联展,青年展。还有每月十五号的书法讲坛,大家要多多参与和支持,这有助于自己的提高。这种气氛对吴江书法有帮助。就要开幕的同里论坛也是一个大家学习提高的机会,观念和创作要相互指导,在这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不是坏事,要勤于思考,不停的否定自己。经常舍弃自己的旧东西,也是一种进步。
吕秀华:
对联“酒”字过于小气。姿态太一样,墨色太统一了,少变化。
龙门对,作品太燥,落款压抑,太满,字可小点。“窗”字等可以变一下,“奇”字太正。
草书太碎了,块面和线条对比不多,连绵的距离太等,行距太等。不过总体比以前有进步
水荣:
连续国展获奖证明其实力,从数次的得奖来看,趋势年轻化,这一现象值得思考。“20年前是好汉,20年后不一定是好汉”隶书一直在变,文革后在恢复,那时是把隶书写得像隶书,如刘炳森大书家。跟随着汉简楚简的开发,大众视野也在开阔。以致创作的视野也在开阔,如毛国典等书家。到现在讲形式“小气,怪气”从双阳几幅隶书作看出不定期,隶书也可以写得大气,活跃,隶书比向讲传统韵味,横向讲形式。
     顾的隶收受双阳师的影响也大,顾对汉隶的理解很多,展开来理解,形式感也秀到位。涨墨,枯淡的对比等,说明此阶段的实力体现。
      而他现在的困惑是;形式感太注重,对涨墨的依靠太在,刚开始是好的央把握技法后,要找到突破口。此困惑也是当今隶书的现状,如何把奔放带入自己的风格。可以再深入,除去自己花哨的东西,还要融入更多的元素。
     问题:对联变形过度,墨色太同,失去隶之味道。古的东西没有出,过于滑。龙门对涨和枯过渡太大,不自然。落款可以再疏朗点,以产生一种强撼的冲击力,满章法太单调了点。技法不错的。
    小行草:很清新,用线明显。轻松,连接的东西少了点。重心向右偏了点,姿态可以再丰富些。
双阳:
水荣说得很到位,,对隶书深入。有思考,对当代隶书有个理解。很好
建荣老师:
草书总感觉想表现,但又表现不出来。总体是“气”的问题“空间”的挪让,太过于脚踏实地,感觉不自在,字距离太等,这是草书的忌讳。在结构,聚散,左右的摆动等。有模棱两可,创作可以把技法看淡一点用潜意识去写,以及纵势的摆动等。势重复的太多,方向可以多变。
可以从小王《中秋帖》《鸭头丸帖》于以参照,深化线条块面的东西。《书谱》也有连贯的东西。线条也要纯粹
隶书呢,用墨好,形式漂亮!笔法中线条和块面手法单一了点,要轻松。点到为止,趣味性,空灵的东西
对联:墨太均匀,没有变化,太实,虚的东西要有,用草江,简的东西可以融入
徐成上:
对联写得太老实,没有放开,点得太多,搭接的地方要多思考。如“归”字。理解汉隶的宽博。搭也要有变化,可以剑气纵横。
“龙门对”单一的字太燥了,枯笔多了,如生活中的“盐”是调味的,如果多了就不好。字法要思考,相同的笔画要变化一下,造一下空白。总体太闷了,还要放松。行草好,轻松,有个别的字型不好,不连的感觉气有点断
何方晴:
枯线太燥了,线条和线条之间太等了,如“眉,雪”等。主要的笔画要体现出来,如“窗”艺字要上聚下松,如奇字要透气,但要有呼应关系。太平
老张老师点评:
要增加空间感,浓淡转化太突然。设计过多
小玲:
扭动过多,弯曲过多了点
双阳师:
“龙门对可以二边加二条块,空出落款的地方。行笔中段可以有铺的感觉,如张迁。让它空灵。   
以“满气”打动人,而满是外表,势还要空灵,字形拉长压扁等
钱娟英:
从帖中走出来,大家都有困惑。。对联字太实,字形拘紧。,隶书要其本质,融合自己的东西,帖的状态和碑东西不一样。用绞转笔法,形态要厚重

洪海:枯太多,对比太强烈,过渡不自然
任继文:
收笔好像控不住,变化少了,枯笔感觉太一样,单一了
双阳师:
表现枯湿浓淡要有自己的体会要如何纯粹又丰富。
书法表达的二方面:线条的丰富,结构上的纯粹。把华丽外衣脱去,结字造型的瞬间变化,要老道,要心中有数,随机生发。让人以无限的想像。
把一味的模式打破。结构的融合。往古隶靠近。有绞转裹锋,又有自己自然轻灵的状态。有一些笔画在裹一铺之间要让别人跟着你的节奏走。并且很轻松。而此作线条过于扁了,线条之间运用不到位,块面要给别人通透的感觉。起笔过于方。空间没有,奇字整体不和谐。
只是对汉碑的正常的书写状态。如“涛”可以有其它的写法。一条线之间可以微变。笔要要习惯用不同的面来写。
用笔对比太对等。要圆和方并用。和谐。结构的挪位,聚散,如画,左右要留空,如峰字观字太大众化
艺术上要化腐朽生机如何把字写得古气,丰富而不花哨。静和纯粹离不开线条的表现。行草中其的走线很好,有进步,但线的纯粹性习惯性要改,夸张要做手法上的变动
徐成上:
上面的对联很好,大气,雨字聚散好
条幅要胆大心细,为误字。整体要统一,用鲜于璜的感觉来写
大开通,墨色变化好,要有大开大合的感觉,宽博,通透。没有横竖的关系要对帖进行改造,虚化一些东
小横幅,有于右任的感觉。很好,可以多写写这类帖
顾宇驰:
可用宿墨,好的白宣,查一下字典。用篆隶结合。对联较生,不够熟。线条太平了,没有裹
水荣:
大感觉有的,基础还要加强。对某个帖没有深入。作品罗现代,古意不足
对联;斜字太楷化,涨墨太糊,笔画不刚劲,造型不够丰富。
行草:后面段天真烂漫,基本用碑的方法。前一也轻松,然太散,节奏感不自然。如“强”隶味太浓。临十七帖,很轻松,要吃透碑和帖,是在用感觉写[字。
钱娟英:
对发光发亮的东西要多总结,可以写一下碑,要融会贯通,空灵丰富
吕秀华:
“昏”不协调,“零”等字“春”有误大开通的燕尾不能太明显。和石门颂的纯粹性相通。而十七帖还要深入
李老师:
有进步的,耐看性不够,空洞,不精彩。要篆隶结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写二王也和性格也有关的,可以学一下其它的帖对自己的补充。
大开通有感觉,个别的线条不好隶书线条过扁,过渡到期金农,对联有马士达先生的感觉。而临十七帖,用笔不错,每个阶段要有个方向性,要有思路。找到感觉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4-6-17 19: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