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微信帐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203|回复: 0

2010年10月17号吴江书画院提高班大PK之吕秀华VS任继文(文字)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40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4268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7:26:32|字数: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tr][/tr]
李老师:
提高班人丁兴旺,徐总体恤我们又给我们加了一排桌子。最近进来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学书的精神值得学习。今天又来了一名90后,前面的老奶奶40前,前后相差60年。但是对于书法的热情还是同样的炙热。
延续前几年的两两PK,我们的PK不能等同于超男超女的PK,源于对于书法更深层的理解,个人对书法文化的理解,通过擂台的形式进行比较。
绣花的作品现在写的静(净)了,是书法深度的静(净),书写的更深层面。一幅作品哪怕是零对比,也能体现出书法的境界。弘一法师早期写的«张猛龙碑»,剑拔弩张。后期写的书法从不追求粗厚,用凝练的线条表现书法的风韵。其中的浓淡是自然书写所致,不是刻意的忽浓忽淡。
钱娟英:
李老师也说过了,线条写的静了。我也写隶书,看到吕秀华写的作品我也有点想法。满章法写的很自然,用墨同样自然。盖西:条幅枯笔感觉稍过,搭接要写的慢一点,这样会耐看一些。老夫:条幅隶书有点通篆书的笔法。创作千字文:整体太匀,带有章草的感觉。线的厚度要注意
印:作者从笔到刀的使用都有很活的感觉
创作千字文:整体太匀,带有章草的感觉。线的厚度要注意。
出世颂:感觉有些还是浮于表面,率意的感觉也有的。
创作手卷:整体未有突出的部分,线条静(净),有书谱的感觉。写手卷怎样突出节奏感,字型的大小同样要有变化。
张作发:
临怀素千文:不够厚重,含蓄不够,枯笔表现的不是很好。原帖简练而带有绞转的笔法。创作千文:原帖的字型未表现出来。创作手卷:写的较为轻松,感觉是书谱、怀素千字文、大观帖的融合,对比不够,要善于制造矛盾,行与行之间要制造出空间。
徐成上:
临怀素千字文:比怀素写的复杂,细线条不扎实,未留下深痕迹,空间有点闷,疏密搭配要注意。可能因为门诊病人太多,有点烦躁。
临金文:比黄宾虹写的细,细线条写的太单一。笔法单一,细线条如
过于平淡要稍有变化,主笔划太细,有些主笔画还是要粗一点的。
整体形式较好,细的笔画较弱,还是不要在隶书中作为主体。给人的感觉分量不够。一排细笔画,与其他的对比有点不舒服。
创作千文:比临的那张写的好,与出师颂接近。
篆刻刻的蛮好。
创作手卷:有怀素千字文的感觉,注意字距,不太顺畅,整体感觉太平,
有吸引人的感觉。一张的感觉无吸引人的感觉,要有主要次要,有节奏的感觉。字大小的搭配。字型处理的不太好。
顾宇驰:
临怀素千字文:到位程度未到,很难临,意境有参禅的境界,我们未及之。吕秀华最近刚开始临,还是有才气的。
大篆:粗线条很少,笔划要按的下去,增加作品厚重感,用墨太多无古气临现代人隶书获奖作品,横向取法有时也可以学习的。
老夫(隶):尝试是蛮好,按下去的线条,线条的线质有待进一步成熟
创作千文:以前临章草,感觉稍平,枯显变化很重要的。
篆刻:有创作,有临。拓边款要拓的更好,边款要下功夫。
出师颂:线条有屋漏痕的感觉,用纸的选择同样有利于表现出这样的线条。
徐昶
线条太细,细的地方太多,细条可以加粗点,可以更浑厚一点,章法蛮好的,大小变化对比再加强。多加些方势的感觉,多加些字型的丰富性。拓笔可以更多些。
枯湿变化太突然,可稍自然一些,笔法可以再多些简牍的方面的感觉。
李宗洪:
临怀素千字文:板、闷,缠绕太多。它有一定经历,不单是技法方面问题,字感觉简单,却不易表现不出来。有些未写进去,字与字之间是有讲究的。字与字牵丝,行距之间,不是简单的罗列,怎样表现出深度。
创作千文:太满,行之间太,对虚化(写意)的东西要加些,表达什么东西最主要为感情,墨色没有区别,要有什么东西一下抓人的眼睛。章法同样满了
偶尔来一下变化,感觉融入不够,机械地把一些东西加在一块。
出师颂:随心所遇,右下印打的突然,左上太密了,自然位下倾斜,蛮自然的
创手卷:如同围墙,进不去。一幅字感觉追求不激不励,该空的地方就空。留空很重要,留名太仓促,章打的不适当。
周正元:
大篆(隹九月):宿墨用在作口中加强视觉效果,宿墨未用到位,可整个字全涨出来,涨到极至,枯就枯到极致,节奏乱了,可以形成块面。各别字裹锋未裹住,起笔有些毛糙,未切入纸头。细节注意不够,笔划连接处注意衔接。搭接的时似按排接未写实蛮好的。
与人不配,感觉弱。细线条没有变化。细线条笔线条是一味平拖。要有意识提按,每一笔的速度,轻重都不一样的。
杨建荣:
临怀素千字文:认同前面的观点。总体的气息不符和怀素千字文,感觉更象大观帖、二王一路。各别字写的不错,牵丝太多,没有用笔的弹性,纸的摩擦,将点划弹出来,还可以多看看贴,怀素千字文,最大特点为断。
大篆:追求变化,反为变化所累,微变即可,自然书写自然过渡。
很想变化为变化所累,有石门颂等表现东西多了,反而不到位,视觉感有的可能追求简椟的感觉,表现出来有点弱。
个别字字有篆书写法,不太协调。
创作千文:缺少变化,墨色、气息、总体来说节奏感二三个一组,三四个一组那样感觉。
印:刀有爽到的感觉,未表现刀爽力的感觉。爽健线条表现出来
出师颂:大平了,要变化。不一定单一笔面来写,节奏感未更强的表现出来,一个调整。
创作手卷:整体很平,内部冲突不够,虽有一点点,不明显。感觉主观表现怀素千字文之感觉,简单不是简洁。有些笔划浮于纸面,写的太随意。小草千字文可在气息上营造一些冲突。
李老师:
作为教学不是简单的书写,点评有时胜于简单的书写,境界同样可以得到提高。
临怀素千字文:吕秀华一直在关注,写了不久。这样书写不能等同与二王一脉,同样表现出一点贴学深度。主要为绞转笔法,稍有一拓直下的笔法。一流的书法作品融合了多种笔法,超越笔墨之外。临的怀素千字文尝试书写,变现了笔墨的本体,书写的比较匆忙,不够有底,未达到淡定、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状态。
大篆:西周大篆丰富了我们的审美范畴,我们从铁线篆过渡到大篆,书写的一大跨越,以小篆的纯粹来书写大篆的丰富,丰富不是简单的扭动。书法的理解有共同的一面。自然的书写状态,表现很自在、闲适的一种书写状态。很多书法家对这个线误解很深,而不可自拔。好像踏缝纫机一样的书写。吕秀华做到了轻松的书写,同样的可以表现质的高度,质可以理解为气息。简朴不够,简洁的表现要去体悟理解。
这样的书写不适合吕秀华,是一种尝试,仅此而已。轻飘的线条要去掉上升到质的状态。方笔有时候就让他方,对隶书及线条本体的理解都要深入。加强自然书写的笔调,书写的节奏要表现出来,过度要自然,接近摩崖更能表现艺术性。
细线条与章法结合对单个字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有几排显得较平,对字形理解不够,一味的扁平,有点失败。对章法及字的结构学习不够,要强化。
创作千文:状态比临帖写的从容,不受原帖所诱。是微妙的变化,从整体来看。
出师颂:作为今草及章草的结合比较好,在出师颂中可以学出一片天地。对书法的学习,要善于变通、融合、学习。
篆刻:临的不错,气息蛮好的。最怕临的时候有感觉,创作的时候不会应用。可以和笔法融合在一起。
创作手卷:对于小草千字文有一定的思考,写成这样让我很吃惊!章法写的不错,有一定的变通能力。书写强调自然的书写状态,来几个枯墨、涨墨,有立体的感觉。对怀素要有纵深的理解,我也写过。怎样的融通,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风格。可以尝试一下,让别人注意到你在沾墨书写。从投稿来看,章节、整幅的空间的留露,或者行间再强化一点。
吕秀华:
扇面:将篆刻隶书相结合,枯线条不错。还要加强结构的理解。我也同样学了三四年了,同样也要加强结构的学习。张旭光老师说过:先纯粹再丰富。纯粹不了,就无法丰富。痛快刻印,布局有欠缺,关键还是理解的问题。那方印引的空出来,往下一点,空间就出来了,要关注秦汉印,同时也要关注当代刻的好的。
印评:瓦当虚实对比不够,用刀如用笔。月下倾情有文三桥的风格。同样要注意布局,边款要注意刀法的问题。
简牍:按汗简来写,同时还用了涨墨,但是用的有点乱。任老师太注重绞转笔法的体现,没表现。
大篆:细条问题不大,精到。未体会到沙老的线条,把枯线条写润了,才是真正的高手。
小篆:相对好一点,不严谨,笔法、线条写好后,结构是主要向题了。起笔太随笔,小篆精到不易,小篆高水平状态表现为高度的对称性、安静性。
张迁:太绞转,其实张迁字形方正,铺毫用笔。未写出张迁方正感觉被拉长了,走调了。
临书谱:线条稍写的好一点了,感觉看一笔与一笔。字之间呼应不够,熟练程度不够。
手卷:形式不够,想写楚篆,章法有问题,空隙太小。砖文的印,打的太实。
徐成上
简牍:用墨不成功,一眼看涨墨特显眼、不协调。用墨用的好,在在作品内不显眼,不会打眼。细的笔划太多,太多之后,感觉没有大篆的感觉。如同人发育不良,易受到伤害。
简牍:(秦简)厚度不够,不敢按下去。张迁也不按下去。可能身体太瘦的原因,。枯笔质量不高,枯笔写慢点不要急燥。字形上很多不到位,字型感未找到。加强楷书的练习。如小篆,明显左右不等,空间均匀性基本没未做到。
草书:未用上力,线条不果敢。找不到笔的弹性,蓄势发力,还未找到感觉,如同弹簧一样,字形要加强。
长卷:写的稍满,气息较闷,未有轻松的书写状态。
杨建荣:
扇面:隶书配篆刻不如篆书配篆刻,篆体朱文刻的好。有的太碎,未把刀的爽利的感觉刻出来。印章也要表现出巧拙相生,表现不能太单一。
印有进步,要加强虚实的对比
汉简:有楚简的东西,较臃肿,不自然。空间的变化太突然。
大篆:线条不错。过分表现线条,反而忽略其它方面。有些笔划太忽然。不谐调。
小篆:写的太忽然。不客。好像心中无底,其中的方的方面要去掉。
李老师:
手卷写的不够简练。太花哨,线条果断纯粹的不够,静气,生涩要加强。
隶书:单线条也不差,线条沉下去不够。朴不够,可能与用的毛笔有关,出头都不好看。还写的慢一些。笔要大一些,写沉要着一点。
小篆联:写的写意反不如写实来的好。
大篆:对线条朴厚之美追赤求不够,加强块面来表现,结构未完美结合
简牍:沉着度、厚度不够,所谓下笔抗鼎力量未表现出来。重的笔划线条重而无质量光是墨韵到了,笔未到,值得思考。
印:有文三桥的气息,很多地方虚化不够。
扇面:显得俗了,不雅太民间了。怎样表现书写的深度。不管是气息,线条等。一下达到那种深度很难,但要有这种意识。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4-6-17 20: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