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气与日历 繁体中文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微信帐号登录

简单一步,快速登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教育 书法 文学
查看: 185|回复: 0

2010年12月19号吴江书画院提高班大PK之朱子兴VS王晓波(文字)

[复制链接]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2140

主题

2470

回帖

2万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4268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5 17:59:41|字数: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朱子兴:
以前一直写《郑文公碑》,也一直不得法。和李老师学习书法以后从书法的源头开始学习书法,感觉学习书法还要注意墨色、虚实。。。。的变化。从今年开始学习小篆以后开始对于书法的学习有了一点感觉,但小篆的还要加强。写《石鼓文》想表现出墨色的变化来,但是没有表现出来。《散氏盘》想表现墨法,大篆联尝试了使用宿墨,隶书是抄李老师的隶书七言对联,被我丢了两个字。

李老师:
用宿墨,要用清水点,七言联不可以随意删除,从平仄方面来说!
   
徐成上:
纸太松了,墨写上去不精神。临三坟记:初看写的蛮精神的,细看结构的对称性、线条的裹锋还是不到位。临石鼓文:要思考怎样把大篆写的精神!临散氏盘:点划写的比较天真、浪漫,裹锋方面还是要注意的。临石门颂:横划习惯性的翘起,要自然的书写。大篆对联:重墨偏多,感觉写的不轻松。注意墨的浓淡的程度,落款的黄金分割点有点偏低,要认真练习一下落款。小篆:感觉还可以,落款要放高一点。石鼓联:里面要有收放的感觉。

吕秀华:     子兴在今年开窍了,开始练习的几年没有找到感觉。今年写小篆找到感觉了,进步很大,不足的地方是比较单一。临三坟记:线条的对称性还要锤炼,对称性还要把握一下。临石鼓文:写的太实了,力度未体现出来,或为纸、墨的原因!临散氏盘:字型比较浪漫,总体太整齐了,章法上面没有表达出散氏盘的精神。临石门颂:写的棉弱还有点秀,雁尾飞的太相同,弧线的扭动太过了,写的厚度不够。大篆联:上手不快,未写出老辣的感觉,枯线条是抹出来的。小篆联:写的有原帖的感觉,结构上面还有点问题。石鼓联:线条立不起来,起笔方面还要注意!隶书联:是临李老师的对联,写的蛮业余的,在碑的方面还要多下功夫,李老师是碑帖结合的。

王小波:     《峄山碑》过一遍感觉会更加好的,弧度的线条还是弱的,没有弯钢筋的力度。临石鼓:气势有点弱,里面不要掺杂小篆的东西。临散氏盘:不要写的太正,有些线条笔画太尖了,如:笔画未写到位。金文联:个别字像散氏盘,但是精神没有写出来,线条有点浮。

许建刚:
     
临三坟记:远看可以,近看弱,转的时候中锋有问题。临石鼓文:写的要有力一点。临散氏盘:写的线条散了,金文还是要看线条。临石门:是全部作品里面写的最差的。金文联:宿墨用的有点浑浊,许多笔画不到位,浓淡对比不明显。石鼓联:上粗细变化不强烈,比较写实。隶书联:比临的稍好一点,能抓住纸。

钱娟英:      临石门颂:空间都写匀掉了,写的全没有空间了,形的方面要注意,要写一点帖的东西。
     空间和用墨都用的太实了。要有点虚化的东西。

何方晴:     我写隶书前后要6年多了,感觉朱老师比以前进步了,现在入门了。也有不足的地方,整体挺拔上面表现的不够。一根线条不是一根单一的线条,李老师的线条里面有很多的东西。里面有很多的技巧,应静下心来多看帖,可以发现很多东西。

杨建荣:     写的比以前进步,感觉书写没有明确性。想表现怎样的东西??
      临三坟记:线条的稳定性,你可以表现这样的线条,一方面是熟练度不够。临石鼓文:主观的表现不强,虚化东西没有明确的概念。临散氏盘:黑色过渡的东西有的东西在里面,不自然。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不是变化很厉害的那种,是微变。金文联:写的不轻松,感觉是用笔压下去的,如果没有墨了可以换笔另一面书写。小篆联:空间及线条的问题。要表现自己明确的主管想法和意识。

李老师:
     
子兴从写小篆开始找到书法的认知,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突破。大篆方面对线条的认知面比较窄,对线条丰富性的的理解;有些地方可以拎起来写,怎样写的自然??丰富是笔法的丰富。石鼓联:太匀了,对称的认知不够,既没有做到丰富有没有做到统一,很尴尬。创作的风格还是要统一的。
     小篆的基本笔调还是可以的,如果我用《峄山碑》创作,我肯定要变通。写的字型一样但形势会写的面目全非,可以找稍微生僻一点的写写的要有深度,要通篆。《峄山碑》怎样变?笔画的头上面可以变化一下,就《峄山碑》创作而创作有点单调,笔法的丰富性未能统一。绞转、裹锋、铺毫、提笔走线。。。。。。。既有金石味也要有丰富的变化。
     临石门颂:里面的石门二字写的有点快,滑过的线条太多了。对线条的掌握,特别是力度的掌控要了解。如:雁尾要把力量送到雁尾。走之底空间要留出来,否者不通透。
     临散氏盘:粗线条的地方也要讲究线,学一下有必要的。
     临石鼓文:你写的时间已经是很长时间了,但一直没有上手。或许不擅此道,或者是吴昌硕将石鼓文写的你无法接受??
     临三坟记:写的有感觉,线条的凝练性、准确性。如:上下的开口不一致,绝对的对称性未表现出来,转的果断性不够,掌控的果断性不够。
    总体来说有进步,但进步的跨度还是不够大,是直线进步还是螺旋上升?要以点带面的将书法的学习打开,过渡到创作里面还是蛮难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怎样做到胆识过人??要思考!!


王小波作品点评:

顾宇驰:    用裹锋是对的,但是用笔还是太均匀了,要加强精细方面的变化,写的灵活一点。临石鼓文:收笔要收的好一点,交代要清楚。临鲜于璜:临的不灵动,雁尾飞的一样,用的力过猛!临大王书:提起来感觉线条弱,结构方面也有问题。写的未到位,按下去提起来,要书写的有节奏。临钟繇宣誓表:笔画交代不清楚,运笔要更加精到,换些好纸看看。结构上面有问题,还是要花时间写去。

吕秀华:      写的空灵度不够,只有按笔没有提笔。按中有提,提中有按。写《虢季子白盘》型有了,但用兼毫书写,建议用羊毫书写,起收笔有问题。吴昌硕石鼓文是把笔过的很紧2的状态下书写的。隶书的雁尾的都一样的,因为未首次临习该帖,没有可比性,有点写成清人的东西。临大王书:笔法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切转还没有掌握。《快雪时晴帖》为大王将绞转笔法改为切转笔法的代表字帖,如果一次无法表现可以分开来写,整篇、行间、字简的关系未表现出来。临宣誓表:临的有点像魏碑,钟繇的小楷有隶书的风韵,钟书丰腴中带有灵动。笔法有问题,墨色没有。拍布方面,要写出很随意的样子,沾墨太频繁。

杨建荣:     最好不要写清人的东西,墨色太重,不要写一个字就浸墨。写石鼓文他的习气不要学到。铺豪不是用在这面的,这是以篆宙篆籀法为主。感觉你把石鼓文当成写意的东西写,其实他是工整一路的,还要花心思。隶书:不光是笔画,结构的随意性也很强,结构不大对。不好看,原帖是通篆的感觉未表现出来,手法单一,写的不够灵活。偏锋用的多,写的太实,虚化不够,不是墨写的黑就是厚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越嘉艺术网免责声明
帖子,如有侵权,烦请申请删帖,也可留言,随即删除。
回复 申请删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9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越嘉艺术网 ( 苏ICP备202201305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1400号

GMT+8, 2024-6-17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